生態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大方向基本成為行業成員的共識,那么生態農業到底怎么做?
1、 基地和產品相結合,塑造品牌
離開區域的農產品就失去了競爭力,產品將步入低價和同質化序列。而基地是依賴于區域特有的環境、文化和特有技術等等,通過對基地和產品相結合,提高產品的附加值。所以我們認為生態農業的品牌運作最佳方式是通過“產地和產品品牌一體化”方式,通過兩者互動,促進品牌塑造和提升;
而基地和產品的最好結合就是形成特色的專業生態農業產業園,通過園區品牌和產品品牌相結合,前期依托于生態產業園的品牌打造,形成消費者直接認知,便于消費者對園區產品的深度理解,逐步解決產品溢價的障礙,協助產品高價銷售,并逐漸培育出產品品牌的獨立性和競爭力,進而實現產品品牌的市場和個性。
2、 主題和創意相結合,形成特色
圍繞項目核心進行合理定位,確定項目的主題性,通過對主題的創意性包裝,同時結合副產業(休閑娛樂、旅游觀光、拓展訓練、科普教育等),形成趣味性、觀賞性以及品牌性話題,拉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關系,實現消費者主動關注、樂于消費。在“基地和產品一體化”打造的同時一定要形成具有特色的主題。而這種特色需要對基地所屬的區域進行深層次挖掘,并進行豐富的表現,提高觀賞性價值,從基地大主題下細分季節性主題,通過四季節氣的不同創造更多的主體性活動;
特色是吸引消費者積極參與并樂于消費的關鍵,而這種因為創意性農業也將生態農產品價格比較高進行迷糊化,同時因為基地的附加值也帶來了更多利潤收入,從區域調查顯示,由于時間較短、行程方便、費用較低推動了郊區旅游快速發展,而副產業的消費也是生態農業不菲收益,如北京的加利農莊、深圳的九龍生態園、武漢巨龍湖生態園等等,在蔬果采摘、休閑娛樂、旅游觀光、拓展訓練、科普教育等方面都實現了客觀利潤,并帶動了園區綠色生態產品的高價、快速銷售。
3、 生產和營銷相結合,形成動力
生態農產品(園區)運作必須讓生產和營銷緊密結合,在主題特色指導下去組織生產,而不能盲目。農產品因為季節性較強,同時消費者對新鮮的要求高,營銷壓力在短期內銷售壓力大,所以從銷售的角度來看,現場的基地銷售也是重要渠道之一,而農產品的生產則是主題性活動和季節性的銷售前提,比如一年的種植計劃中,那幾個季節可以收獲?全年幾個季節能開園觀賞?每個階段推廣的主題在生產上能不能實現?這個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細節,而這些細節則是生產和營銷相結合下的全年規劃。
4、 管理和創新相結合,穩步推進
因為眾多的生態農業企業仍然處于半農半商的角色,這種狀態束縛了企業發展,如果生態農業企業能夠健康發展必須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,這是企業未來處于市場競爭關鍵要素。農業是相對傳統的行業,也是急需通過更先進的管理水平導入的行業,只有企業的管理運作能力提升,農業運作方面就是方法的問題,否則創意農業無從談起;
創新是每個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,特別是相對傳統的農業企業。生態農業只有創新才能從傳統大農業跳出來,實現產品的溢價,而這種創新包括農業生態園區定位和規劃的創新、產品開發的創新、運作模式的創新(銷售模式)、以及創新的管理思維在生態農業企業中的應用。
生態農業發展是大農業發展的未來,機會非常明顯,但是挑戰和風險依然存在,需要涉足生態農業企業縝密思考、穩步推進!